寧夏一批枸杞專用烘干機投用,解鎖"紅色產業"標準化密碼
近日,寧夏在中寧縣、沙坡頭區等核心產區投用一批枸杞專用高壓電場(HVEF)烘干設備,標志著當地在提升枸杞產業標準化水平上邁出關鍵一步。這批設備由寧夏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可實現在35千伏電壓與4厘米極間距條件下,以0.0549克/(克·小時)的平均速率對枸杞進行脫水處理,同時zui大限度地保留黃酮與多糖等活性成分。新技術的落地將直接推動枸杞加工環節由傳統晾曬向可控、高效的標準化生產轉型。
長期以來,枸杞的制干方式多依賴農戶分散晾曬或部分熱風干燥,存在能耗高、衛生條件不一、營養易流失等瓶頸。此次寧夏集中投用的烘干設備采用了多針-板電極系統,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軟件的電場仿真,科學確定了電壓、極間距等核心參數組合,從而在產業環節中引入了可量化、可復制的技術標準。該設備的推廣將有效改善過去枸杞因采用傳統制干方式而導致的品質參差不齊問題,使得zui終產品的復水性、色澤與營養成分等關鍵指標實現統一。
此次烘干設備的落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寧夏枸杞產業全鏈條標準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種植源頭上,寧夏已通過制定地方標準,明確了種植、施肥等環節的技術要求,并依托寧夏農林科學院等機構構建了病蟲害智能化監測預警系統。據統計,寧夏近年來選育的枸杞新品種已占到全國栽培面積的90%以上,優質種苗供應量占全國80%。這意味著,從品種、種苗到加工裝備,寧夏正系統性地構建覆蓋枸杞“育、種、產、加”的產業標準體系。
標準化生產所帶來的品質穩定與效率提升,zui終將轉化為可觀的經濟效益。數據顯示,寧夏自主研發的枸杞新品種與新技術近三年在全國推廣152.2萬畝,累計新增產值超過1186億元。新烘干技術的普及,不僅能降低約30%的綜合干燥能耗,更因產品外觀與內在品質的提升,顯著增強了“寧夏枸杞”區域公用*牌的市場競爭力和消費者信任度。這一“紅色產業”正通過解鎖標準化的密碼,在富民增收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聯系人:周經理
固定電話:
電子郵箱:#=@
公司地址:
工業烘干機
木材烘干機
煤泥烘干機
糧食烘干機
蔬菜烘干機
藥材烘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