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烘干機補貼亂象調查
? 在全國秋糧集中收獲的季節,本應高速運轉的糧食烘干中心,卻在多個產區出現異常沉寂。在華東某農業大縣,數十臺嶄新的烘干機被堆放在農機合作社院落內,部分設備銘牌已布滿灰塵,傳動軸銹跡斑斑。一公司老板指著機體上某知名pin牌的標識無奈道,“這些吃補貼的‘鐵疙瘩’,zui終成了占地方的擺設”。
? 這類現象并非個例。在南方水稻主產區,某農機公司專門定制了一批低成本烘干機,通過經銷商網絡以“免費投放”形式吸引農戶登記。農戶在全額購機后申請國家補貼,待補貼資金到賬再全額返款給經銷商,形成一條完整的套補產業鏈。
? 按照規定,農機補貼需經過產品鑒定、購機核查、資料審核等多重關卡,但部分鑒定機構僅對廠家送檢的樣品負責,并未對批量投放市場的設備進行跟蹤抽檢。中部某省審計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期間,該省共計申報糧食烘干機補貼設備2300余臺,其中逾15%的設備在補貼發放后從未投入使用,造成財政資金損失超過2000萬元。政策設計層面的矛盾同樣值得關注,某些地區將補貼額度與設備價格掛鉤,反而刺激了經銷商聯合廠家虛標價格,將高端配置的補貼標準套用于簡配機型。
? 專項整治已逐步展開。農業農村部近期派出工作組赴重點省份督導,要求建立農機具使用情況動態監測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采集設備作業數據作為補貼復核依據。在江蘇等地,紀檢部門已啟動對補貼審核環節的倒查,重點查處工作人員玩忽職守、利益輸送等問題。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同步倡議經銷商建立正品承諾制度,對高補貼設備強制安裝溯源終端。
? 有zhuan家指出,根治亂象需從制度重構著手。值得注意的是,在烘干機補貼亂象頻發的同時,國內糧食產地烘干能力整體仍顯不足。數據顯示,全國現有烘干機約13萬臺(套),與實際需求存在顯著差距。如何讓惠民政策真正轉化為農業生產效率,仍需監管智慧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



聯系人:周經理
固定電話:
電子郵箱:#=@
公司地址:
工業烘干機
木材烘干機
煤泥烘干機
糧食烘干機
蔬菜烘干機
藥材烘干機